我知道,音響評論經常看到舉重若輕、自在寬闊的形容詞,可是在日月音響品味 Siltech Symphony 旗艦喇叭,刷新了我對「舉重若輕、自在寬闊」的想像。
2019 年慕尼黑音響展首度展出原
2019 年慕尼黑音響展上,Siltech 首度展出 Symphony 旗艦喇叭,當時還是原型機,預計 2019 年下半年才能完成,在我踏進 SIltech 與 Crystal Cable 的展房時,Symphony 龐大的身形立刻攫取我的目光,創辦人 Edwin Rijnveld 看我張著嘴驚訝的表情,趕忙把我拉在一旁解說,從喇叭箱體、單體配置到設計原理,逐一介紹。
Edwin 這一講就是半小時,坦白說,我當時並沒有完全聽懂,因為 Symphony 只有靜態展示,而 Edwin 在 Symphony 上面應用了許多創新的設計,讓我對 Symphony 有諸多想像,但是無法從聲音表現來了解,光是理論,就像紙上談兵,知道設計創新之處,卻不知道實際應用的情況會是如何。
當然,2019 年慕尼黑音響展的 Symphony,仍是未定案的原型機,Edwin 當時說,Symphony 是前所未見的喇叭設計,許多細部的調整還在進行,沒想到直接跳過 2020 年,等到 2021 年初才得以在日月音響,親自體驗 Symphony 的音樂魅力。
前所未見的複雜喇叭系統
我在日月聽了一個下午,本以為大致掌握著 Symphony 的聲音走向,可是當我翻出舊資料,加上 Google 搜尋到的新資料,我才知道這 Symphony 還有諸多機關變化,而我在日月音響只能算是淺嚐而已,即便日月音響朱經理已經把 Symphony 調整到相當均衡、通透、開闊的狀態,可是 Symphony 仍有許多可能性,可以針對使用者的喜好,做更細緻的個人化音色調校。
Symphony 可說是前所未見的複雜喇叭系統,經過在日月音響的實際聆聽,再加上回來埋首爬梳資料,我大致可以對 Symphony 做一些粗淺的介紹。第一眼見到 Symphony,肯定會被複雜的單體配置嚇一跳,正面看過去,上方是中低音單體,中間是中高音模組,3 顆中音單體採直線排列,中間有兩個尺寸頗長的鋁帶高音,旁邊還有 3 高音單體,也是直線排列,但上下是鑽石高音,中間是絲質軟半球高音,您看,光是上半截這兩個獨立音箱模組,加起來就有 9 個單體。
總共 26 個單體配置
喇叭底部是碩大的低音音箱,搭配厚實的鋁合金底座,正面看過去是兩個 18 吋超大尺寸低音單體,不過 Symphony 沒這麼簡單,低音模組左右兩側各有 1 個 18 吋低音單體,加起來總共有 4 個 18 吋低音,這麼算來,一對 Symphony 總共有 8 個 18 吋低音,加上中低、中音、高音單體,一對喇叭總共配置了 26 個單體,夠複雜了吧!
如果論單體數量取勝,那麼線音源喇叭使用的單體數量可能比 Symphony 還多,像是早年的 Genesis,或是現在的 McIntosh,都採用線音源設計,喇叭單體數量差不多比 Symphony 多一倍,可是人家是線音源設計,而 Symphony 又是什麼設計?如果用上面中低音單體與底部低音模組,以特殊夾角設計,應該是點音源設計,可是中央中高音模組部分,卻又像是線音源,但是這個線音源的長度又不怎麼長,比較像是線音源與點音源的混合設計,可是問題來了?這麼多單體如何取得時間相位一致?
令人驚訝的 0.25 % 失真率
這就是我在 2019 年慕尼黑音響展上,沒能完全聽懂 Edwin 解釋的地方,因為 Symphony 並不是簡單講點音源或線音源設計,就能解釋清楚,Symphony 融合了許多嶄新的設計,讓這對龐然大物可以發出 17 Hz~ 100 kHz 的超級頻寬,不僅遠超過人耳聆聽範圍,而且對應目前最高規格數位音樂格式,一樣游刃有餘,而且具備超低失真,根據 Siltech 原廠規格,Symphony 的總體諧波失真小於 0.25%,而且是最大音壓 115 dB(20 Hz ~ 20 kHz)的測試數據,光是這個數據就讓人肅然起敬。
如果 Symphony 是擴大機,0.25 % 的失真率我不會太驚訝,因為主動電路可以做精確的測量,可是喇叭單體全都是物理機械動作,當中還包含許多振膜運動不可預知的變化,失真率這麼低的喇叭,對我來說幾乎是前所未聞。但 Slitech 怎麼做到驚人的頻寬與超低失真?還能讓這麼多單體達到時間相位一致?我不算懂,只能大致描述 Symphony 的設計,而每一項原理要做到極致,內情並不簡單。
低頻有 Cardiod 與 bipolar 雙模式
首先從 Symphony 的音箱講起。雖然 Symphony 由高、中、低三個音箱模組構成,但它不是密閉式音箱,也不是低音反射式音箱,而是無音箱設計。奇怪,明明有三大箱,怎麼說無音箱?您仔細看照片,Symphony 的箱體只有框架,黑色外觀都是透聲黑布,只有前障板固定單體,等於讓單體自由地前後發聲,可是它也不是簡單的雙面發聲(bipolar)設計,在低頻部分,Symphony 可以切換心形發聲(Cardioid)或是雙面發聲,如果只讓正面的雙 18 吋低音單體發聲,那就是雙面發聲,而藏在兩側的 18 吋低音單體一起工作,那就是心型發聲。
為什麼要讓低頻或超低頻切換 Cardioid 或 bipolar 發聲?目的就是要讓喇叭消失在空間當中,利用聲波擴散模式的變化,達到將直接音與反射音自然融合,重現錄音紀錄的現場樣貌,可是理論上心型擴散可以強化直接音與反射音的融合,但是對頻率響應與相位對產生負面影響,有些喇叭採用主動 DSP 設計,重新校正時間相位與頻率響應,可是 Symphony 並沒有加入數位 DSP,而是靠內部分音器來修正,這可就是 Siltech 賣錢的技術 Know-How 了。
絕無僅有的中高音模組複雜設計
在 Symphony 頂部的中低音模組,Siltech 只說其音圈形狀特殊,不是一般的圓形音圈,而是橢圓形音圈,我能想到的技術優點,就是增加音圈與振膜的接觸面積,可以讓控制力更好一些。外觀要從正面對準仔細看,才會發現頂部的中低音單體,中央的防塵蓋呈橢圓形,但大多數我們看 Symphony 喇叭的角度,多在斜側邊,所以感覺不到中低音單體中央是橢圓形。
再來要講 Symphony 最特殊的中高音模組了!正中央是兩個長條形鋁帶高音,左邊是 3 個中音單體,右邊是 2 個鑽石高音,中央夾著 1 個鋁鎂合金凸盆高音,採直線排列。這個方向有順序,因為 Symphony 有標示左聲道與右聲道,擺放的時候中音單體一定是靠內側,鑽石高音與絲質軟半球高音靠外側。中高音模組擺在同一個立面上,而且是線音源排列,藉此降低地板與天花板反射音的影響,讓 Symphony 更不受空間聲響的環境限制。
可以適應各種空間的巨型喇叭
2019 年 Siltech 訪台參加 TAA 音響展時,戴天楷採訪時就有說(再造殿堂級喇叭-Gabi Rynveld談Siltech Symphony),十多年前 Siltech 設計第一對喇叭 Pantheon 時,就利用 Comsol 電腦模擬軟體輔助設計,模擬喇叭在各種空間聲響條件下的聲波擴散狀況,因此,Symphony 雖然是身高一米九的龐然大物,但卻不一定要大空間才能播放,而能適應各種空間聲響的條件。
混入線音源的中高音模組,中音單體看起來與之前 Pantheon 喇叭的中音單體很像,振膜表面有特殊的花瓣形狀,不過尺寸不大,而兩組高音單體可以切換使用,原廠說鋁帶高音與鑽石高音(加鎂合金凸盆高音)的聲音表現都很好,但音色略有不同,他們在 2019 年香港音響展上,有讓 Symphony 實際開嗓,很多人聽過之後覺得,聽發燒女聲錄音時,大家比較喜歡鋁帶高音,而聽交響樂時,則認為鑽石高音與絲質軟半球高音的表現比較好,但無論如何,Symphony 多了一項可以選擇的功能,讓您同時擁有鋁帶高音與鑽石高音的「雙音色切換」。
百分之百去除箱音污染
還有,Symphony 因為沒有喇叭箱體,只靠前障板固定單體,所以 Symphony 絕對沒有任何的箱音。什麼是箱音?喇叭箱體容積與單體,一起做霍姆赫茲諧振效應,在有限的箱體容積裡擠出足夠的音樂能量,但是喇叭箱體作為聲波重現的負載,喇叭箱體的振動一定會有若干箱體的聲響音染,所以許多 Hi End 喇叭都強調喇叭箱體的強固性,箱體材料阻尼很高,幾乎不會產生箱音,造成音染,可是畢竟有音箱存在,就一定會有些許箱音干擾,只是程度高低有別,但是 Symphony 完全捨棄了音箱,又怎麼會有箱音呢?
不光是取消音箱,採全開放式設計,三個音箱模組之間,還有紅寶石腳墊作為去耦合阻尼,讓三個箱體彼此之間不會受到共振干擾。如果從三個音箱模組交接處看過去,可以看到紅色 LED 點亮紅寶石,這個腳墊不光是避振,還具備調音功能,可以用轉動的方式調整腳墊高度,藉以改變音箱的投射角度,因應不同聆聽距離,做細部最佳化調整。調整什麼?當然是時間相位差了,如果您的聆聽位置距離喇叭比較近,就要讓腳墊升高一點,讓中低音的投射角度向下調一點,相反的,如果離喇叭遠一點,那就減少腳墊的高度作補償。
需要擴大機驅動的主動式設計?
講到這裡關於 Symphony 的設計講完了嗎?還沒,我本來以為 Symphony 需要插電,是因為腳墊有 LED 照射紅寶石,可是仔細讀資料才發現,Symphony 其實是主動式設計,但卻需要擴大機驅動。這是什麼東西?從來沒看過。
還好,採訪 Siltech 多年,還當過創辦人 Edwin 的現場翻譯很多次,所以看到這麼特殊的設計,馬上想到 SAGA 三部曲,這三部機器構成完整的前後級,但是三台機器的設計都與傳統前後級不同,尤其是 P1 後級,主要做電流放大,而沒有做電壓放大,就是捨棄了增益級,只有 1:1 放大,Symphony 的主動式設計,繼承了 SAGA 的技術,內建主動模組只有 1:1 放大,幫輸入的功率推一把,讓喇叭的效率大幅提升,這個「沒有放大的放大模組」,也像是緩衝級,讓外接後級的功率可以完全驅動 Symphony 的單體,但是卻不會受到動圈式單體工作時的反電動勢影響。
很近聽也很輕鬆,不會有壓迫感
寫到這裡,我對 Symphony 的認識大概都講完了,而且還有很多技術細節是用猜的,真不好意思,但是 Symphony 的聲音表現,絕對不是技術創新可以解釋,我的標題寫了「舉重若輕的自然寬闊」,既然是舉重若輕,那就是怎麼聽都輕輕鬆鬆,絲毫沒有壓力,還有,沒有音箱的干擾,讓 Symphony 擁有超乎想像的寬鬆通透,就連編輯部同仁來拍照時,要近距離取鏡,而 Symphony 同時還在唱歌,但是編輯卻嚇了一跳,就算距離喇叭很近,也一點都沒有聲音的壓迫感。
日月音響搬出來的搭配,是全套德國 T+A,數位訊源是 PDT-3100 SACD/CD 唱盤兼數位串流播放器,前級是 SDT-3100 HV 兼DAC 數位串流播放器,搭配 M40 HV 真空管後級,幾乎都是旗艦器材,加上全套 Siltech Triple Crown 線材,真的是精銳盡出。我還注意到日月朱經理為了 Symphony,做了許多新鮮的調整,首先,聆聽位置比以前還要後退,而且 Symphony 幾乎是貼牆擺放,這樣才是符合居家環境的喇叭位置,不會佔據珍貴的居家空間,也不讓喇叭視覺上看起來突兀。
日月音響為了迎接 Symphony 這個嬌嬌客,老式建築的樓梯間容不下超大木箱搬動轉折,朱經理乾脆把二樓的窗戶拆了,雇吊車把 Symphony 的大飛行箱搬進來,既然已經動了土木,乾脆把背牆一起整理,泥作砌上磚牆裝飾,既然是裝飾,就不是整塊磚頭,而是尺寸較薄的裝飾磚,並且換上了新的畫作,妝點空間寧靜優雅的氣氛。您看,光是要讓 Symphony 進入日月音響,朱經理可是煞費苦心啊!
快樂地享受音樂吧
該來好好聽 Symphony 了!我總覺得聽音樂是快樂的事,試聽音響器材也該找樂趣,所以拿出第一張 CD,聽蕭煌奇的「黑色吉他」,跟日月朱經理說:「一起來聽吧!我選了一首最貼近你現在生活的歌。」把 CD 放進 T+A PDT-3100 HV 唱盤,選了「阮家那兩個囝仔」,輕快的音樂節奏響起,小提琴與吉他滑音帶出美式鄉村風格,蕭煌奇愉快地唱著:「啊!阮家有兩個囝仔,甲阮块做伴,大漢還不會讀冊,小漢的還块学爬.......」朱經理是當阿公的人,我知道他正在享受甜蜜的負擔,不時要陪孫子玩,哭了還要哄騙,蕭煌奇唱的「阮家那兩個囝仔」,就是他的日常生活寫照。
「阮家那兩個囝仔」當然是來聽歡樂氣氛的歌,不過我一邊與朱經理聽得開心,一邊注意 M40 HV 的面板,盯著功率表的上下跳動,奇怪,功率表壞了嗎?幾乎不會動?咦?沒壞啊,還是會跳一下,但是跳的幅度很小,都在一瓦上下。試著把音量開大一點,功率表醒了,可是幅度還是很小,我一路開到超過正常聆聽音量,才看到 M40 HV 的功率表不情願地跳過 10 瓦,難道 Symphony 這麼好推嗎?看後級的功率表,確實不難推,繼續聽下去。
發燒女聲切換比較鋁帶高音與鑽石高音
來張發燒的錄音試試,換上「Dave's True Story」,聽 Kelly Flint 唱「Marisa」,David Cantor 彈奏電吉他,音樂一開始就是電吉他獨奏,Symphony 完全消失在空間當中,我聽到的是凝聚的電吉他聲響,與清晰通透的女聲嗓音,電貝斯加入之後, 清晰的低音音符顆粒,不僅飽滿圓潤,過門轉折的低頻跳動,與指法的變化,搭配著吉他的裝飾音,讓 Kelly Flint 的歌聲更顯鮮活。趁著朱經理跑出去泡茶,我試著催大音量,在超過適當聆聽音量之後,稍微感覺鑽石高音在女聲尾韻比較緊一點,在朱經理泡茶回來之前,趕緊把音量降低到適當的範圍,然後說:「我想換鋁帶高音來聽。」
鑽石高音與鋁帶高音,都是理論上最好的高音單體,但是因為工作原理不同,音色略有不同,但原廠有講,聽發燒女聲切換鋁帶高音很合適,所以我刻意選「Dave's True Story」來試。我問朱經理,有沒有比較過 Symphony 這兩種模式的聲音差異,朱經理說當然有,可是大家都覺得鑽石高音的聲音比較好,凝聚力與力度都比較好,鋁帶高音感覺輕鬆一點,但是少了一點勁道,所以他幾乎都用鑽石高音。
兩者都好,但音色略有不同
可是換成鋁帶高音重新聽一次「Marisa」,果然發燒女聲滿適合用鋁帶高音來聽,喉韻的變化細節,鋁帶高音與鑽石高音箱差不多,可是鋁帶高音的空間感寬闊一點,深邃一點,歌聲轉折之處的變化比較柔順,輕鬆感更好,而鑽石高音的凝聚力好一點,Kelly Flint 的歌聲感覺比較近一點,比較有親暱感,好像人就站在面前唱歌,電吉他與電貝斯的距離也更近。
「Marisa」聽完,我接著聽「Fever」,先用鋁帶高音聽,然後再切換到鑽石高音,兩者在高頻段的空間感與色彩,有微妙的差異,不是誰好誰壞,而是味道不同,我認為鋁帶高音表現 Kelly Flint 的歌聲更有味道,可是鑽石高音重現電吉他的音色更為真實,歌聲的形體更為凝聚,而在低頻段的差異,鋁帶高音比較寬鬆柔順,而鑽石高音比較緊湊有力。
多一種音色可以選擇
為什麼聽發燒女聲會有這樣的差異?我不禁要思考麥克風與喇叭的關係,因為發燒女聲(或男聲)大多採用鋁帶麥克風錄製,所以重播的時候使用鋁帶高音,更接近原始錄音的樣貌,可是這是簡單推論,實際上從錄音、混音到母帶後製、壓片,每一個環節都會影響最終 CD 的品質,簡單用這樣的邏輯推論,太小看錄音的專業,也太小看音響工程師的專業了,但這是我能想出鋁帶高音聽發燒女聲比較寬鬆的原因,而 Symphony 有這兩個模式可以切換選擇,對使用者而言,並不是好壞之分,而是多了一種音色可以選擇。
當我在聽「Dave's True Story」時,朱經理翻看我帶來的 CD,說怎麼都帶這麼老的唱片?原來他看到的是「John Coltrane & Johnny Hartman」,沒錯,這真的是張老唱片,當年我看了電影「麥迪遜之橋」,第一次聽到 Johnny Hartmann 迷霧般的黑人嗓音,便開始穿梭台北各大唱片行,找尋 Johnny Hartman,才認識了 John Coltrane,收藏三十年的 CD,當然有歲月的痕跡,可是朱經理說他的更舊,已經不記得什麼時候買的,只知道很久以前,而 Verve 紙盒裝要是經常拿取播放,舊得很快,可見朱經理經常與客人分享這張美妙又經典的爵士樂。
輕鬆呈現類比錄音的年代感
既然點到 CD 了,就來聽「My One And Only Love」,老類比錄音的溫暖色調,Symphony 灑滿了一室暖意,對比「Dave's True Story」的電貝斯,「My One and Only Love」彈奏的是低音大提琴,牛筋味更濃,少了點電貝斯的金屬味,Symphony 唱得Q 軟彈跳,擔綱旋律主奏是 John Coltrane 的薩克斯風,厚實又濃郁,中高頻延伸輕鬆又滑順,鋼琴柔順地在背後應和著和弦,細微錄音背景的嘶嘶聲,那是類比母帶留下來的細微痕跡,Symphony 自然寬闊的聲響,不僅唱出錄音的年代感,還把空間感輕鬆呈現。
Johnny Hartman 富有磁性嗓音浮現之時,清晰地凝聚在音場中央,此時 John Coltrane 的薩克斯風跑到左邊,而鋼琴則靠右,人聲錄音加上老類比回音的效果,音色烘托得更暖,我知道這是老唱片,Symphony 彷彿把我帶回了 1963 年,但並不是昏黃的音樂帶出年代感,而是聽見諸多錄音的斧鑿痕跡,那是老類比錄音年代,用純類比的方法做音樂,音色顯得古樸真摯,這 Symphony 不僅唱得真,還唱得傳神。
歌劇的舞台移動感絕對清晰
來聽古典樂吧,換歌劇登場,拿出涅翠柯與費亞松在 2005 年薩爾茲堡音樂節的現場錄音,唱威爾第的「茶花女」,那時候的涅翠柯與費亞松,正值年輕的黃金時代,不僅嗓音好,外貌與身材都與「茶花女」的劇情相符,加上現代感十足的服裝與場景,讓這個版本不僅好聽,也非常有看頭。用 Symphony 來聽,聲音的移動感非常真實,可以在聆聽空間當中,清楚指出男高音與女高音的位置,感受舞台演出移位的聲響變化。
朱經理坐在我旁邊,我聽「Un di felice, eterea」時,那是男主角阿弗烈德對茶花女告白的詠嘆調,費亞松一邊唱著「Un di felice」,一邊從舞台右側移動到中央,我跟朱經理講:「你看,男主角從舞台右邊走到中間了。」清楚聽見男高音在舞台上的移動,不僅更有臨場感,更容易聽得入戲,我說:「你看,男主角又在走動了。」等涅翠柯唱的薇奧麗塔應和時,男女主角其實在舞台上唱的是對手戲,忽左忽右地移動,這些舞台上的聲音細節,Symphony 都清晰呈現,我忙跟朱經理講,這段現場影片可以在 Youtube 上找到,對照影片來聽 Symphony,更能確定聲音在舞台上的細微變化。
雙鋼琴的左右跳動感傳真又傳神
我聽「茶花女」的時候,已經切換為鑽石高音,也沒再切換對比,因為管弦樂團搭配鑽石高音也很棒,我只想多聽音樂,不太想一直比較。換上普萊亞與魯普雙鋼琴,搭配英國室內管弦樂團,在英國 Snape Maltings Concert Hall 錄製的「莫札特雙鋼琴協奏曲, K. 365」,聽愉悅輕快的第三樂章。奇怪,怎麼專愛聽第三樂章,協奏曲沒有例外,都是快慢快三個樂章,而第三樂章通常是輪旋曲,大多有著愉悅的音樂表情,來聽 Symphony 聽得這麼開心,當然要一直選愉悅的音樂來享受,讓午後的音樂饗宴充滿快樂的音符啊!
Symphony 超乎想像的寬闊舞台空間,不僅喇叭消失在聆聽室裡面,甚至連聆聽空間都有種向外擴展的感覺,閉上眼睛,就好像自己坐在音樂廳前排的好位置,管弦樂團聲部清晰分佈,莫札特的編制比較小,Symphony 唱起來很輕鬆,導奏的弦樂群愉快的音符流瀉,Symphony 撐開舒服的聲響,樂團稍微急切的速度,讓莫札特聽起來更顯活潑,雙鋼琴進來,左邊先是主奏,右邊伴奏,然後主客交換,右邊主奏,左邊伴奏,再來就是主題彼此交換,雙鋼琴有如對話一般互相彈奏應和。
在 Symphony 上面,您可以聽見兩部鋼琴不同的音色,而且位置清楚地左右變換,跳來跳去,這樣聽莫札特真是豐富愉快啊!我每次聽這張唱片都在猜,究竟哪一部是魯普,哪一部是普萊亞,您可以聽見左邊的鋼琴音色比較明亮,右邊的鋼琴比較厚實,可是唱片內頁說明又沒有錄音照片,真是難猜啊!
重新定義對自在寬鬆的最高標準
一個下午與 Symphony 相處,享受音樂的時間很快就過去了,一整個下午,我看 M40 HV 的功率表懶懶的,不太跳動,這 Symphony 看來好推,說不定拿小功率管機也能配,而 Symphony 刷新了我對自然通透的感受,讓我大開耳界,原來去除音箱的創新設計,能夠罐頭音樂聽來如此新鮮、真實、通透,自然。我知道,Symphony 是大多數人難以企及的超跑級旗艦喇叭,可是,如果有機會聽過,相信您會跟我一樣,重新定義您所認識的自在寬鬆最高標準。
器材規格
Siltech Symphony
型式:5 音路落地喇叭
頻率響應:17 Hz - 100 kHz(-3 dB)
低頻方向性模式:心型(Cardioid)或雙向(bipolar)
高頻工作模式:鑽石高音 / 鋁帶高音可切換
總體諧波失真:< 0.25 % @ 20Hz~20 kHz 最大音壓 115 dB
尺寸:1900 x 800 x 700 mm(H x W x D;含底座)喇叭寬度 510 mm
重量:低音/中音/高音 150/35/22 kg
全文輯錄自 U-Audio 文‧郭漢丞 圖‧蔡承融 文章出處連結
日月音響:http://www.sun-moon.com.tw/
日月音響 FB 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sunmoonaudio
地址:台北市松山區八德路二段366巷55弄1號 (市民大道 大安路口 微風廣場旁)
聯絡電話:+886 2 2771 0912
發表評論